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明 长卷,纵34.9厘米 横957厘米。 周顺昌(1590-1626),字景文,明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人。万历四十年(1612)以附学生员资格举应天府乡试,中举人。此为其参加乡试第二、三场的墨卷,今缺初场,第三场后部亦残缺,其他各处亦有伤残。已装裱成卷。每场试卷之首书本人姓名、年貌、籍贯、三代及所习本经。第二场试卷,有草稿8页、正文20页。第三场试卷,有草稿8.5页、正文24页...
明 每开纵34.6厘米 横28.8厘米共41开 每开纵34.6厘米 横28.8厘米共41开 明代,科举取士实行三级考试制度,即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于子、午、卯、酉年举行,考试地点在各省省会城市。八月初九日为第一场,十二日为第二场,十五日为第三场。皆先一日入场,后一日出场。初场试四书义三道,经义四道。二场试论一道,判五道,诏、诰、表内科一道。三场试经史时务策五道。...
明 纵30厘米 横333厘米 纵30厘米 横151厘米 纵30厘米 横183.5厘米 纵30厘米 横90厘米 纵30厘米 横157厘米 纵30厘米 横145.5厘米 纵30厘米 横119厘米 清人抄本南明重臣瞿式耜奏疏七稿,纸质墨书。现藏国家博物馆。 瞿式耜(1590-1650),南明大臣。字起田,号稼轩,苏州常熟(今属江苏)人。万历进士。南明弘光帝时任广西巡抚。隆武二年(164...
明 套:纵26厘米 横12.5厘米 正文:纵28厘米 横126厘米 1921年教育部拨交清内阁大库档案 原件年份不清,据有关史料考证,应为崇祯十七年(1644)八月初一日。 在这封信中,马绍愉首先回顾了崇祯十五年(1642)到沈阳与清议和受到盛情款待的情况。信中又说:吴三桂“借清兵杀退逆贼,恢复燕京,又发丧安葬先帝,举国感清朝之情,可以垂史书,传不朽矣”等,提出与清朝和谈,...
明 正文:纵18.4厘米 横140.5厘米 副启:纵18.4厘米 横156.6厘米 1921年教育部拨交清内阁大库档案 此件档案是被南明弘光政权封为东平伯的刘泽清致已降清的明朝旧臣冯铨、洪承畴、金之俊的书信。目的是为弘光政权北使议和团疏通关系,企图联合清兵镇压农民军,借以阻止清兵南下,维护弘光政权。其时间当在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八月初(参见本书《陈洪范致吴三桂书》)...
明 封套:纵17厘米 横17.5厘米 正文:纵15.5厘米 横85厘米 1921年教育部拨交清内阁大库档案 本件档案为南明弘光政权与清朝举行和谈的北使议和团成员陈洪范致降清明将吴三桂的亲笔信。原件末题“仲秋朔日”,未署年份,经考证当为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八月一日。 陈洪范在信中首先赞扬吴三桂“忠义动天,借兵破贼”,即借助清兵把李自成农民军赶出北京,是有功于明...
明 封套正面:纵21.5厘米 横22.5厘米 封套反面:纵20.5厘米 横20.5厘米 撒金蜡笺:纵20.5厘米 横107厘米 副启:纵18厘米 横289.6厘米 1921年教育部拨交清内阁大库档案 本件档案系刘泽清于崇祯十七年(1644)七月三十日致降清明将吴三桂信的附函(首题“副启”,末署“名具正幅”可证),正函未见。当时,明崇祯帝已自杀,攻占紫禁城不久的李自成起义军,又被清...
明 奏稿:纵28.5厘米 横73.2厘米 行稿:纵38.5厘米 横73.2厘米 两件档案内容相同。一是奏请报拨陕西年例、练饷奏稿(有多处涂改,应系稿本);二是发给西安府(原陕西巡抚管辖)要求尽快缴纳练饷、年例的行稿。时间均在崇祯十五年(1642)五月。 一、报拨年例、练饷奏稿。 张尔忠在奏稿中称:自崇祯十四年(1641)十二月初六日接任巡抚,至十五年(1642)五月二十二日...
明 (1)纵26厘米 横118厘米 (2)纵26厘米 横130.5厘米 本件档案是崇祯十五年(1642)四月,陕西巡抚张尔忠奏报阎国卿为首的叛将叛兵全部歼灭的题本稿。未署年月,疑有残缺。本件档案有两份,内容相同,当为抄本。 题本的开头说明了事件发生的背景是“豫(河南)寇愈炽,秦(陕西)兵再溃”。崇祯十四年(1641)春,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进河南,转战一年多,明朝军队连连败北...
明 题稿:纵38.6厘米 横516.9厘米 行稿:纵38.6厘米 横78厘米 明崇祯十五年(1642)二月兵部科抄档案两件。一为初十日题本;一为十三日行稿。其内容都是有关王武纬奉差出使朝鲜的有关情况的谕旨和奏报。丽,即朝鲜国(朝鲜古称高丽,明代也俗称其为“丽国”)。 一、二月初十日的兵部题本,是据二月初二日的谕旨,“逐一明白回奏”王武纬奉差出海完成使命的情况。 当时已是明朝...
清 纵31.9厘米横15.8厘米 清盛京崇谟阁原藏,1956年金梁先生价让本馆。 此盟书有锡良题跋,云:“右太宗文皇帝手疏,事迹甚奇,无可考证。唯定制庙讳例应贴黄,此直书名,决为太宗亲笔无疑。金锡侯以重金得之外人手,据说庚子年与前敕(即清太祖努尔哈赤委任靖安堡住民孟安邦敕谕)均获自盛京大内,细观纸墨,确与大内所藏国初诏旨相同,诚奇宝也。” 此盟书所载事迹待考。
清 纵32.8厘米横14.6厘米 清盛京崇谟阁原藏,1956年金梁先生价让本馆。 天聪元年(1627)皇太极出兵朝鲜,朝鲜被迫与金国互立盟誓,结为“兄弟之盟”,金国为兄,朝鲜为弟,两国讲定和好,不得违背。朝鲜国本与明朝关系亲密,金朝盟誓后,皇太极发现朝鲜国王仍“一心向汉”而违背盟约,故致此书责问。 此件为崇谟阁所藏汉文老档,原档墨笔注明“未发”。 按今馆藏数件崇谟阁汉...
清 纵31.3厘米横8.1厘米 清盛京崇谟阁原藏,1956年金梁先生价让本馆。 此敕谕有锡良题跋,云:“右太祖高皇帝手敕墨迹,书于高丽发笺,考大内旧档天命年有此敕谕,定为太祖手敕真迹。草创规模,居敬行简,勿以形式简率而致疑。盖臣工钞录诏旨,前后例加钦奉、钦此等字样,不敢作此体也。” 按《清太宗实录》天命六年(1621)三月,攻占沈阳、辽阳及辽河以东大小七十余城堡,其中有静安...
诗人徐志摩的爱妻陆小曼(1903—1965),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女画家,所作国画清逸雅致、诗意盎然。艺术大师刘海粟对陆小曼的评价是:“她的工笔花卉和淡墨山水,颇见宋人院本的传统。” 陆小曼自幼受母亲的影响而喜爱绘画,少女时代的画作就秀润天成,给人以飘逸潇洒之感。1926年,陆小曼拜国画大家贺天健为师,并致力于研究元代倪云林、明代沈周、清代王鉴等大师的作品,平时又与吴湖帆、钱瘦铁、应野平等画家多有交...
惊堂木是一块长方形的硬木,因其一响之下满堂皆惊,具有严肃法堂、壮官威、震慑受审者的作用,故而得名。除此之外,又有醒木、气拍,或界方、抚尺等称谓。比如在《平妖传》第十五回中,就有“瞿瞎子当下打扫喉咙,将气拍向桌上一拍”的记述;而在人教版语文课本《口技》中,“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一句更为读书人所熟悉。 根据历史记载,惊堂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开始使用了。它的选材相当讲究,以...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